西藏地区土壤:氮素(第二章)
(一)氮素的地域分布
1、全 氮
西藏土壤全氮含量一般都比较高,根据全区土壤普查资料,耕种土壤全氮含量大于0.21%以上的面积达173.87万亩,占总耕地面积的25.55%。昌都、那曲地区土壤全氨含量最高,大于0.21%以上的面积为91.98万亩和10.02万亩,分别占本地区耕地面积的68.05%和74.11%。
不同土类发育的耕种土壤, 全氮含量的规律是: 红壤>暗棕壤 >黄壤>灰褐土 >棕壤>亚高山草甸土 >水稻土 >黄棕壤 >褐土>草甸土 >亚高山草原土 >新积土 >山地森林草原 >潮土>寒原盐土。耕种土壤的全氮含量平均为0.195±0.152%,各土类耕种土壤之间差异比较小,一般在38~86%之间,平均为 77.95%。全氮在耕种土壤中的表层聚积作用明显,表层平均含量为 0.31±0.281%,心土层迅速下降到0.152±0.151%,底土层仅为0.097±0.123%,心土层和底土层仅为表土层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弱。
2、碱解氮
耕地土壤的碱解氮含量,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。林芝,那曲、昌都地区含量较高,大于150ppm以上的面积分别为35.51万亩、12.66万亩、 103.54万亩,占本区耕地面积的 60.39%、
93.64%、76.60%。其次是阿里地区,占 47.5 %。山南、拉萨,日喀则三地区(市)含量较低,大于 150ppm的面积占本地区耕地面积的 22.19%、20.41%和8.76 %。各地区(市)碱解氮分级含量面积列于表 5—4。不同土类的耕种土壤,以棕壤、暗棕壤、灰褐土的碱解氮含量为最高,都在200ppm以上。亚高山草原土、潮土、灌淤土含量较低,依次为124.5ppm、146ppm和129ppm。碱解氮在土壤中各层的分布与有机质和全氦一样,有表层聚积现象。
(二)影响氮素含量的主要因素
1、成土母质
冲积和洪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壤,由于物质来源复杂,土壤中氮素含量差异较大。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壤,全氮含量在 O.065~0.35 %之间,相差 5.38 倍;碱解氮 70~287.9ppm之间,相差4.1 倍。洪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壤,全氮含量在 0.155~0.503%之间,相差 3.24 倍,碱解氮80~344.8ppm,相差 4.31 倍。
2 、土壤有机质
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。据 16个土类,3540个农化样分析结果,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相关系数( r )为o.9620,达到极显著水平。碱解氮与全氮含量一般也都是正相关,在自然土壤中相关性显著,相关系数为 0.9628。但耕作土壤由于人为种植、耕作、灌溉、施肥等复杂因素,相关性较差,相关系数为0.5530。
3、种植制度
各地农业生产水平、种植的作物种类、复种指数不同,土壤氮素含量也不同。 高产地区,需氮较多的禾本科作物, 从土壤中带走的氮素较多, 如果不能人为的及时加以补充, 土壤中
氮素含量会迅速下降。据调查,小麦、青稞连作,土壤中全氮含量只有0.16 %,碱解氮只有72ppm。青稞、油菜、豌豆合理轮作,土壤中全氮达 0.25%,碱解氮达206ppm,分别比麦类作物连作增加 50.6 %和186%。豆类、薯类和油料作物比麦类作物需氮少,特别是豆类作物还具有从空气中固定游离氮素的能力, 因此各种作物的种植要因地制宜,互相搭配,特别应重视麦类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作,深耕作物与浅耕作物、需氮素较多的作物与需氮素较少的作物搭配种植,以保持土壤氮素含量与农业生产水平相适应。
4 、土壤酸碱度
土壤酸碱度( pH值)影响微生物活动,从而影响有机质的分解,而氮素的三分之二以上来自有机质,所以土壤pH值对氮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。西藏大多数地区土壤 pH值在6~8之问,对微生物活动无影响。在那曲西北部和阿里部分地区,pH值偏高,林芝地区部分地方pH值偏低,则分别需使用酸性或碱性肥料加以调节。
备注:
1、全氮:以土壤中所含氮元素为例。土壤中的氮元素可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,两者之和称为全氮。
2、速效氮:土壤速效氮就是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。包括游离态、水溶态的一些氨态氮、硝态氮。氨态氮就是指以氨根(NH4+)形式存在的氮,硝态氮是指以硝酸根(NO3-)形式存在的氮。氨态氮和硝态氮中游离、水溶的部分就是速效氮。速效氮就是有效氮。
3、碱解氮:能被植物利用的氮素。
上一篇: 西藏地区土壤:磷素(第三章)